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官至明朝的福建总兵。公元1645年,清军大举进军福建时,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得知父亲要降清,气愤之下单独跑到南澳岛,召募了几千人马,继续坚持抗清。
经过几年的征战,郑成功的军队逐步强大,随后与抗清将领张煌言联合起来,兵分水陆两路进攻南京,一直打到南京城下,但中了清军假投降之计,遂兵败退回厦门。郑成功回到厦门后,开始筹划攻占台湾,以此地做为反清复明的根据地。
1661年3月,郑成功派儿子郑经带领一部分军队留守厦门,自己亲率25000名将士,分乘500艘战船,从金门向台湾进发。在围困八个月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发起强攻。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投降。1662年初,郑成功将荷兰侵略者赶出了台湾。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却突然暴病而亡,年仅38岁。关于郑成功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本文分叙一下。第一种说法,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同时,也接到凶信,说他父亲被家奴伊大器告发,伊大器称郑芝龙和郑成功之间不时有书信往来,图谋不轨。清朝廷震怒,将郑芝龙全家处死。郑成功听到消息后,捶胸顿足,望北恸哭道:“你要是听我的劝告,怎么会招来杀身之祸?”
不久郑成功又得知,叛将黄梧在自己家乡挖了郑氏祖坟,郑成功更是捶胸拍案,整天哀伤恸哭。他咬牙切齿发誓说:“人活着结下怨恨,与死者有甚么关系呢?要是有一天我领兵打回去,我不一寸寸地将你碎尸,我就枉作人间大丈夫了。”郑成功的愿望终于在14年后实现,郑成功攻陷漳州时,也挖了黄梧的祖坟并鞭尸,算是替父亲报了仇。
1662年4月,南明兵部司务林英削发为僧,从云南逃到台湾见郑成功,向郑成功哭诉道:“皇上(永历帝)听信奸相马吉祥、逆戚李国泰之话,避居缅甸。现在吴三桂攻缅,缅王已将皇上献给吴三桂,听说已经被吴三桂杀害了。”郑成功听罢,更是痛哭不已。
谁知一波未已,一波又兴。郑成功的部下唐显悦告发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与乳母通奸,郑成功顿时气塞胸膛,立刻派人到厦门,欲斩郑经与其所生婴儿及乳母陈氏,但留守厦门的众将不执行命令。郑成功天天登高眺望澎湖方向有船来否,因而患上风寒,到了第八天,突然发狂地喊叫道:“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也?”既而用两手抓面而逝。
根据郑成功临终前的异常表现和当时郑氏集团内部斗争的背景,有人认为郑成功是被人投毒杀死的。这一说法主要的依据是:郑成功死前的情状与中毒后毒性发作的症状极为相似。如《榕村语录续集》载:“马信荐一医生以为中暑,投以凉剂,是晚而殂”。《荷闸丛谈》道:“(成功)骤发颠狂,咬尽手指死”;《闽海纪闻》说,郑成功临终前将药投之于地,然后“顿足扶膺,大呼而殂”。郑成功大概察觉出有人谋害自己,但为时已晚。
看来,一代民族英雄的死因,还需要更多的史料发现来证实。
旧事板报:剖析视频中自称故宫专家者的误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