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枣【なつめ】——茶罐,通常是薄茶用的茶罐。
薄茶【うすちゃ】即:淡茶
茶入【ちゃいれ】——茶罐,通常是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しふく】——用于包覆茶入的布袋。
金襴 (きんらん) ・缎子 (どんす) ・间道 (かんとう) などの名物切 (めいぶつぎれ) で作る。
用金襴、缎子、间道等名产切制而成
茶杓【ちゃしゃく】——从茶罐取茶的用具。
茶碗【ちゃわん】——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捻成型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
蓋置——盖置,用于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急须——通常指的是带侧把(日语中称为“横手”)的茶壶。
带侧把形态的茶壶是日本独有的。
日本茶道中使用的茶壶,一般分为2种:
①煮水烧水:大壶、铁制品。
②冲泡茶:小壶、陶制品、名为【急须】。
这里要特别介绍下关于“急须壶”的含义:
日文急须(KYUSU)一词系由中国福建对横柄壶“急烧”的称谓转化而来的,特指现今日本一种专用于泡制散茶的茶壶。
中国散茶也在这日本战国时代传入了日本。由于散茶泡制技术简单,只要有水壶、茶壶、茶杯三样茶具即可随意冲泡,即使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一般人也可以轻松使用,易于自用和待客,大大迎合了日本平民阶层对茶的向往和需求。因此,散茶开始在日本迅速流行,而中国产的散茶茶壶也就被日本人大量仿制。
由于当时中国货物的出口主要依靠闽粤一带的港口,而相较于中国国内颇受士人追捧的各类瓷器、紫砂等材质的茶壶,闽地百姓自用的陶壶急烧壶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廉价,产量也高,因此,急烧壶开始被大量引入日本,并被日本的陶人大量仿制,成为了日本散茶茶壶的主流,乃至日本散茶茶壶也依照急烧壶的音译被统称为急须。
急须壶多为横柄,采用左侧把的形式,壶嘴和握柄成九十度角,握柄和壶身亦成九十度角,方便使用人右手持握。
由于壶把和壶身有一定距离,持握时不似大部分的弯柄壶那样要小心防止烫伤指背,易于使用,这种款式的急须壶也叫横手急须,应该是日本急须壶最初的形态。
更依照茶壶握柄的位置,形态的不同,将横柄茶壶、弯柄茶壶和提梁壶分别命名为横手急须、后手急须和上手急须。
【横手急须】→侧把茶壶:
【横手急须】→就是中国的横柄茶壶、侧把茶壶、它是当下日本最为普遍的一种款式。
它多采用左侧把手的形式、壶把手与壶身成90度、壶把手与壶嘴也成90度,方便右手持握
【后手急须】→弯把茶壶:
【后手急须】就是中国的弯把茶壶,它是当下中国较为流行的一种款式。壶把手成半圆形、连接于壶身上下端成直线、壶把手壶嘴成180度、样式简单古朴。
【上手急须】→提梁茶壶
【上手急须】就是中国的提梁茶壶,也是当下中国较为流行的一种款式。壶把手位于茶壶口两端、壶嘴壶盖壶把手成直线、样式典雅大方古朴。
北宋人黄裳黄裳在他的《龙凤茶寄照觉禅师》中说道:
”寄向仙庐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
在文末黄裳自注:“急须,东南之茶器。”足可见:我国早在宋代就有了【急须】
Yuansu
元素艺拍
日本的陶瓷器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绳文时期。距今约13000年的绳文土器被视为日本最初的陶瓷器。从平安时代后期开始,陶瓷器制作业逐渐兴盛,日本各地广建窑厂。其中六个地区的窑厂最为兴盛,包括冈山县的备前烧、爱知县的濑户烧与常滑烧、滋贺县的信乐烧、福井县的越前烧以及兵库县的丹波烧,合称为“六古窑”,并在2019年列为“日本遗产”。为日本奠定乐世界陶瓷大国的基础。
元素·艺拍 东瀛遗珍茶道具专场
将展示一把秋田烧奥田道乐侧把急须
秋田烧起源于日本秋田县, 是日本的一种传统工艺陶瓷器。大约创立于日本的大正初年,由奥田道游与奥田道乐兄弟俩开窑烧制,采用的是特殊的稻田土制作。秋田烧目前已经绝窑。
这把道乐作壶盖上可以动的青蛙很特别,手感舒适。由于只制作了一代,存世量非常稀少,极具收藏价值。
日本的陶瓷器基本上是以“产地名+烧”为命名原则,例如上面介绍的秋田烧,再比如下面要推荐的备前烧就是产于备前(冈山的旧时名称是备前国)的陶瓷器。
备前烧是日本自古以来相当具有代表性的六古窑之一,大约在千年前于冈山县备前市伊部一带生产,据说起源于古坟时代的陶土器的烧制方法,此后逐渐变化,到了平安时代广泛运用此制法开始生产碗、碟、盘以及瓦片等生活用具。至今已达一千年的历程中,技术从未中断。在桃山时代受到丰臣秀吉以及茶师千利休等喜爱与重视,制陶技术得以兴旺发展,当时诞生了为数众多的茶器杰作。
最大的特色是以「烧缔」这种完全不涂釉彩的方式直接烧成,保持「土」的古朴风格,呈现出独特的深色调与手感。透过窑炉约1300度高温自然烧出了「窑变花纹」,所以每个作品都独一无二。
备前烧还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注入陶器里的水不容易腐蚀,所以自古以来备前烧就享有「用备前烧食器能让食物滋味更鲜美」、使用备前烧陶器的花瓶插花,花色持久艳丽,「用备前烧花器插花比较不易枯萎」的赞誉,将啤酒注入备前烧的啤酒杯里,会泛起细腻的泡沫,啤酒的口感变得更为柔和,喝起来更觉美味。许多高级餐馆都爱用「会呼吸」的备前烧器皿。请不要将备前烧收藏起来,尽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感受其深奥的魅力。
备前烧最大的特征是不使用一切釉药,由“酸化火焰烧成”坚固地烧制出泛有强烈的赤红色泽,以及由”窑变”酝酿出的独一无二的花纹。
元素·艺拍 东瀛遗珍专场
展出的是一只古备前烧中的青备前
青备前是在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的相反概念,指去除了氧气的化学作用) 较强的位置烧制成的作品呈现青灰色或黑色的颜色。这种颜色不是绝对能烧成的。自古以来大多是在烧陶过程中偶然形成,所以是倍受珍重的色调。
制作这只青备前茶叶罐的陶瓷师傅来自15世纪便开始制作备前烧陶瓷的家族,一代代相传。
下面要推出的是
与备前烧同属于日本古名烧——九谷烧
九谷烧是石川县南部金泽、小松、加贺市一带生产的瓷器的总称,最大的特征是色彩丰富且浓重,并有其独特的构图方式,与日本其他陶瓷器非常不同,在世界各地都有收藏爱好者。起源于17世纪,当时的藩主在九谷山一带发现了优良的陶石,于是命令手下到肥前(现在的佐贺县有田町)学习,之后便开始兴建大窑。
“九谷烧”是釉上彩绘瓷器,因发祥地日本九谷而得名,距今已有350年历史。明朝末年,中国彩绘瓷器技术传入日本,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并得到迅速发展,因而日本彩绘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
九谷烧主要有三种技法:青手、五彩手和金襽手(赤绘)。青手的特征是以青色为基础,搭配黄、绿等色彩,把容器完全涂满不留白;五彩手顾名思义就是用绿、黄、靛蓝等浓厚的五种颜色上色,并描上黑色的轮廓线。金襽手就是以红色颜料细描之后再加上金箔,非常细腻华丽!
古九谷最具代表性的风格之一就是是“五彩手”釉面。五种颜色的釉面﹣赤、黄、绿、青、紫﹣用于描绘景观、花鸟和几何图案。凭借如此生动的色彩和强烈的笔触,五彩手完美体现了九谷烧的动力美学。现代陶艺家北大路鲁山人(1883-1959)高度赞扬古九谷,称赞其“极为艺术化”。
2015年,爱马仕出了一款九谷烧赤绘陶瓷表盘的表,限量12只。
而万古烧复兴的年代1832 年,是处于将军德川家齐的统治时期,依照现在的通说德川家齐统治期间,日本的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
万古烧出自日本三重县四日市,最初万古烧是使用白色或黄色粘土。但是由于白色粘土的过度使用造成缺乏,所以现在当地以紫泥来制作万古烧。每一把都是手捻和全手工雕刻的美品,你也一定会感受到他古朴和它的美。1979年,四日市'万古烧'被指定为日本国家传统工艺品。
提到手捻和全手工雕刻作品,就不得不提到大师级工匠——笹岡春山:(明治二十六年 1893~昭和四十年 1965),本名笹冈巳之吉、号一味斋,海藏庵,清香庵。三重县四日市市出身。是万古烧手捻的名家。
元素·艺拍 东瀛遗珍茶道具专场拍卖
笹岡春山手捻胎主人杯
日本在经过十九世纪下半叶京烧蓬勃发展,涌现了一批技艺精湛的陶艺大师,三浦竹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至今已传承150多年。初代竹泉(1854-1915年)曾经师从高桥道八,对于京烧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作为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陶艺师,历代竹泉精通中国古代艺术和深受中国制瓷技术的影响,这在他们的作品中有很明显的体现,风格清逸脱俗,富有写意色彩。除了青花外,竹泉在其他领域色绘,单色釉等方面也很卓越。
三浦竹泉是京烧的典型代表,家族制瓷始于明治期。初代竹泉13岁即拜师3代高桥道八,1883年(明治16年)在五条坂独立开业,先号「有声居」后为「篩月庵」。他一生致力于京烧的革新,将欧洲的色彩应用于瓷器,在青花、祥瑞、吹墨、色绘、金襴手等领域都卓有成就。他还与当时很多有名的文人相交,汉学造诣精深,擅长书画。历代竹泉承袭初代,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作品富有浓厚的传统文人气息——所谓「有悠然意远之致,无纷杂尘嚣之虑」。初代三浦竹泉(1854 ~ 1915) 本名渡边政吉,后改名驹次郎。“有声居”后改称“筛月庵”。13岁时拜第3代高桥道八为师。明治16年(1883)在五条坂独立开窑。西洋彩色应用于瓷器,成功制造出釉上透明纹。明治37年(1904)在青华瓷器上插入玉石珊瑚,明治40年(1907)将黄色原料作为釉料,在淡黄色陶上应用雕刻等,在许多新技法上下功夫。与文人墨客交往,田能村直入学习绘画,他本人也擅长书画,并在明治36年(1903年)出版了翻译清朱海的《陶说》的《和汉对照陶说》,广泛活跃于文坛。
初代三浦竹泉 1853年—1915年。本名渡邉政吉(駒次郎)。
十三岁,拜入三代高桥道八门下研习陶艺,三十岁出师,独立开窑,号「松雨竹泉」「有声居」,1899年,最终改号「篩月庵」。
元素·艺拍 东瀛遗珍茶道具专场
推荐初代三浦竹泉斗彩龙纹主人杯
初代竹泉,在陶瓷创制领域博学精进,中国明清两代制瓷技法,欧洲雕塑,日本本国陶艺都是他提升技艺的源泉。
制陶期间师从文人逸匠田能村植入习画,与文人的交流频繁,爱好书画,在瓷器上刻画灵巧的人物造型,运用染付,祥瑞,吹墨,图案,金襴手等丰富多彩的技法,加之汉学颇具造诣,茶器方寸上,亦可展现无尽的诗书画境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以及很好的收藏赏鉴价值。
元素·艺拍 东瀛遗珍茶道具专场
除了陶瓷茶具外,还有两件铜器茶具
清雅堂紫斑铜捶打壶承
清雅堂是玉川堂分支位于日本新泻县燕市,作为世界上有名的锤起铜器老字号,由玉川觉兵卫创立于江户时代后期的1816年,历经近200年历史,是一种靠手工工艺来传承的古老文化,沉淀着代代相传的技术和意匠。
技术特点是用锤敲打铜片或(银片),使整块铜片卷曲而成型,因而被称为“锤起铜器”。“锤起铜器”用于敲打铜片的工具很多,有金锤200多种,锤垫300多种。作为传统的古老文化,传承的不单只技艺,而且这些各类型的工具也是代代相传。
Q&A
问题
问:日本清雅堂铜壶为什么那么贵?
答:手工制作,日本刀人工成本贵。
紫斑铜是经过炭火所烧而产生酸化膜、酸化膜为“火炎”的斑文。有着古老风味的作品散布在光滑表面上,显得非常优美,而有高雅之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色泽暗淡,散发着别样的古寂之美,这美是半永久性的,把瞬间凝固成了永恒,引人感思。紫斑铜的制法使用蜡型、人型等铸造法。哪个都是唐法铸造所制。其中的蜡型铸造法很适于表现铸肌之美、模样之纤细,是从古时代代相传下来的制法。
日本作为一个贫铜国家,对于铜器尤为珍惜,遇到中国明清时期的铜器——宣德炉,甚至是以五体投地,叩首对待,体现出他们对于匠人精神的尊重。
随着近现代工业发展而伴随的审美提高,江户末期明治初期以来,在学习中国铸铜工艺的过程中,他们的铜器铸造工艺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除了藏六、逐斋、中川净益、山口浄雄等这些数百年传承的铸物名家。更有许多名家屡屡铸造辉煌,浇筑的铜器,在他们的基础上高屋建瓴,缔造出日本铜器铸物行业的辉煌
元素·艺拍 东瀛遗珍茶道具专场
另一件铜器——已故金工大师山口浄雄,80岁纪念铜盖置
山口浄雄作品
古代日本是一个以生产陶器为主的国度,其生产瓷器的历史仅仅只有400多年,远远晚于瓷器发源地中国。据说,日本当年最著名的瓷窑还是在朝鲜人的帮助下建立的。
由于中日文化关系渊源,在中国宋代时期就出现大批日本人在福建等地学习制瓷工艺,回国后不断研究,加以提高,近百年来日瓷不断地挖掘与探索,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反过来又影响着当下中国的瓷器走向。
大约在明末清初的1640年前后,中国内部形势混乱,中国外销瓷的供应和运输一度中断。原本专门销售中国景德镇瓷器给欧洲国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此时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接近中国瓷器风格的日本瓷器上,将其作为中国瓷器的替代品外销。
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制瓷业也不例外,日本外销瓷的造型与中国瓷相近,但又明显带有日本风味,与中国瓷器相差最大的特点是日本瓷器图案和画面的色彩非常靓丽明快,往往是大红大绿,黑白相间,或有金线勾勒,他的茶杯,酒杯,碗,碟等日用瓷器的边沿也多用金色釉,十分精致。
近年来有不少专家纷纷认同,日本瓷器,因为科技的突飞猛进,还有艺术家各种天才发挥,还是很有收藏价值,这需要培养自己一双“艺术的眼睛”!由于国内藏友对日本瓷器的了解程度不高,造成日本瓷器的价格仍旧处于低位,但从国际市场的走势来看,当前日瓷的价格已经远高于中国瓷器了。日本瓷器无论从欣赏还是投资的角度,都值得收藏。元素·艺拍东瀛遗珍茶道具专场就向各位收藏爱好者们提供乐一次绝佳的机会。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更多精彩内容
For More Readin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