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在医学上称为龋齿,是一种由于牙齿表面细菌代谢食物残渣产生的酸性物质,长期侵蚀牙齿硬组织而引发的疾病。其表现多样,从初期的微小变化到后期的显著破坏,均对口腔健康构成威胁。以下是蛀牙的几个主要特征:
1、牙齿颜色变化:蛀牙初期,牙齿表面可能出现白垩色的斑块,这是由于牙齿釉质开始脱矿,失去原有的光泽和透明度。随着蛀牙的发展,牙齿颜色可能逐渐变为黄褐色或黑色,这是由于细菌侵蚀导致的色素沉着和牙体组织破坏。
2、牙齿形态改变:蛀牙会导致牙齿表面变得不光滑,可能出现浅凹或深沟,边缘较锐,形态不规则。当蛀牙进一步发展,会在牙齿上形成明显的孔洞,这些孔洞内常有灰黑色的腐败、坏死组织。
3、质地变软:蛀牙过程中,细菌会分解牙齿的有机质,导致牙体组织变软。用探针探查时,可感到洞底或牙颈部质软、酸痛或敏感。
4、疼痛与敏感:蛀牙初期可能无明显疼痛,但随着病变加深,牙齿可能变得敏感,尤其在受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时更为明显。当蛀牙累及牙髓时,可能引发剧烈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夜间痛,甚至放射至同侧面部。
5、其他症状:蛀牙严重时,可能导致牙龈周围组织发炎,出现牙龈出血、肿胀等症状。蛀牙形成的孔洞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导致口腔异味,甚至引发口臭。
蛀牙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从初期的浅龋逐渐发展为中龋、深龋,直至累及牙髓,形成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水等清洁工具,有效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减少甜食和碳酸饮料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清洁牙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蛀牙等口腔问题。